南昌县民企有组织有章程有规模助力教育扶贫
发布时间:
2018年09月28日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扶志扶智,浇树浇根。岁岁年年开学季,捐资助学热浪涌。江西省南昌县的民营企业家,由个人散在的、随缘式的资助贫困学生,升华为协助县乡政府,通过成立乡、镇(管理处)的教育基金或助学奖学中心,有组织有章程有规模地开展教育扶贫,对建档立卡的、各个层次的贫困学生“雪中送炭”,全部助学到人,确保新生无一人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原因而影响上学。仅2018年春季开学季,为建档立卡的贫困大中小学生2047人次捐助就达82.96万元;2018年秋季开学季,已为2047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大中小学生,以及一批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共捐助和奖励410多万元,创下历史新高。据不完全统计,仅十八大以来的八年间,全县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共向县政府和各乡镇教育基金捐赠助学基金就达一亿多元,已经通过17个教育基金或助学奖学中心实施捐赠一千多万元,使3000多名建档立卡的贫困学生得以正常就读或完成学业,共有6万多名家境困难的、或学业优异的大中小学生及优秀教师获得奖励。南昌县民营企业家组织起来投身精准扶贫,以实际行动彰显改革开放40年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拳拳报国志、爱民心。
一、因党而致富,民营企业家队伍不断壮大
南昌县是一个百万人口大县,也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2017年居第30位;还是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2018年居19位;同时还是全国县级卫生城市和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区”与“全国县级文明城市”这两项殊荣为江西唯一上榜县。该县小蓝经开区工业2018年成功挺进全国经开区百强方阵。在这份成绩单上,夺目的色彩是一再创优的营商环境,耀眼的字符是活力迸发的民营经济,最大的亮点是“亲”“清”政商关系。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政务环境写满昌南大地,写到了民营企业心坎上。在党的改革开放阳光沐浴下,南昌县成为“中国建筑之乡”。全县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到2017年底,全县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5万余户、民企从业人员达40多万名,涌现了一大批先富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企业活跃度超70%,13家民企进入“全省百强民营企业”行列;7家民企成功上市,23家拟上市企业其中9家企业完成股改即将挂牌上市主板和新三板, 5家企业完成院士工作站建站工作。民营企业用近40%的资源,创造了84%GDP,缴纳了72%的税收,贡献了81%的财政收入,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提供了89%的就业岗位。该县民营经济增加值、上缴税金均居全省县(市)第一,为该县持续挺进全国“百强县”作出突出贡献。
二、为党而分忧,民营企业家主动投身慈善
南昌县民营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快速发展,成为县域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重要引擎、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重要基础,同时也成为了全县慈善捐赠、扶贫济困和社会稳定的生力军。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希望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十分珍视和维护好自身社会形象。要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致富思源,义利兼顾,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自觉发扬企业家精神,争当一个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真正的企业家,一方面不断追求最大经济效益,一方面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他们对自己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但在扶贫济困中却慷慨解囊,多年来秉持一颗炙热的感恩之心,在扶持就业、捐资助学、精准扶贫和公益慈善等方面,不断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尽最大力量回报社会,一股“感恩”的人文情怀温暖着乡亲老幼的心,涌现出一大批“新乡贤”。十八大以来,南昌县民营企业家兴起抱团扶贫济困、集中力量办好事的热潮,县工商联(总商会)的民营企业家执委发起成立“爱心词典”扶贫救助协会,各乡镇的民营企业家发起成立教育基金或助学奖学中心。其中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西省劳动模范、县人大代表、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蔡绍耀联手县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肖火根、卜海国、万宝金和执委龚滨等本乡籍民营企业家,一次就为塔城乡助学奖学中心捐赠善款一百多万元,肖火根、卜海国还向县“爱心词典”等扶贫救助组织以及许多分散的贫困户个人等多方面累计捐助捐赠,分别超过500万元。县工商联(总商会)执行会长、赣瑞公司董事长、江西省和南昌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昌市人大代表、县人大常委杨涛2007年以来,每年固定资助几名贫困大学生,累计帮助40多名贫寒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塘南镇2018年发起成立教育基金,本村企业家罗文保二话不说,带头捐赠20万元,表示将长期帮助本镇困难学生圆大学梦。武阳镇教育基金累计收到本镇籍贯的民营企业家捐赠共1000多万元,共发放奖助学基金119.4元。本县大型医药企业汇仁集团在2012年12月1日,一次就向县政府捐赠3900万元,用于支持全县教育事业发展。这只是南昌县广大民营企业家自觉回报社会的一个缩影。
三、汇聚党旗下,民营企业家抱团精准扶贫
十九大以来,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更加积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投身光彩事业,抱团开展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献计献策,出钱出力,主要有四个名义、四种形式、四个效果。四个名义就是分别以商会名义、以企业名义、以企业党组织名义、以企业家个人名义;四种形式就是通过企业帮到村(“百企帮百村”)形式、执委帮到户(安居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形式、协会商会帮到人(应急救济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形式、县工商联(总商会)帮到基础(整体推进、平衡发展)形式,四个效果就是达到村脱贫、户除困、人解难、事长效的效果。该县的“爱心词典”扶贫救助协会是全由民营企业家自发组织的慈善组织,成立不到三年,已有400多名爱心人士、十几家企业和慈善机构参与,共募集善款660余万元,开展爱心活动20余次,捐出善款360余万元,1200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及时帮助。县工商联(总商会)2017年4月响应县委、县政府关于安居脱贫攻坚战号召,有70位执委以上的民营企业家捐资273万元,共向全县12个乡镇107户捐出273万安居善款,定点帮扶贫困家庭改善住房条件。该县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外埠商会也不远千里回报故里,开展扶贫济困和义诊。本县各乡镇民营企业家捐建的教育基金或助学奖学中心,每年定期捐款、定期资助一批贫困学子。大家从过去个别散在自发地积德行善、修桥铺路,到现在有组织、有章程、有规模参加精准扶贫,在县委县政府鼓励下蔚成风气,持续高涨。仅2017年以来,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分别通过县人大、县政协、县工商联等渠道,先后捐资捐物就超过达1600万元,形成了安居扶贫、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救急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的“组合拳”,使一大批贫困村和贫困户受益,为全县精准扶贫“扶志、扶智、扶德、扶文”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县工商联(总商会)执行会长、赣瑞集团董事长杨涛所说: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应当的。企业在社会中成长,大的社会环境,包括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的诚信环境,都是企业成长的基础,所以企业应该回报社会。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也是明智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实际上也提升了自身价值,符合企业自身利益,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是企业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需要。企业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良好社会声誉,有助于企业吸引顾客、投资者、潜在员工和合作伙伴,从而增强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企业家必须具备强于一般人的社会责任感,把赣商乃至华商的优良品质传播开来,并且一代代传承下去,为爱心提供继续成长的空间。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南昌县委统一战线领导小组副组长、县委副书记 谭伯乐)
- 上一篇:南昌县倾心打造最佳营商环境
- 下一篇:潘凌参加银三角银莲社区“清洁家园”环境卫生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