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澄湖e线政企服务平台!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发布时间: 2017年08月09日     
[字体: ]      【打印本页】

江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见


     赣府厅发〔2015〕36号


    各市、县(区)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十六字方针,深入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的应用、渗透和融合,提升制造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省政府办公厅文件


    (一)工作思路。

    以转变制造业发展方式和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为主线,以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应用推广为动力,从区域、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着力,从产品、制造过程、生产模式三个方面突破,促进信息技术向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渗透,加快传统制造业升级改造,拓展新兴制造业发展空间,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产业,提高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既强化政府政策引导、综合协调、资源整合等功能作用,建立健全信息化公共服务和支撑体系;又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激发企业两化融合的内生动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形成政府与企业合力推进、成果共享的两化深度融合机制。

    --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推进。根据信息化基础和条件,在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区域实施有区别的信息化推进策略,合理布局、分类指导、重点突破,不断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加快形成新型产业链和现代产业集群。

    --坚持面向产业、强化应用。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注重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动制造业协调发展,提升产业支撑和服务水平。注重技术创新与业务及管理模式重构并重,技术先进性与适用性相结合,提高信息化效能。

    --坚持典型示范、注重实效。发挥重点区域、主要行业和典型企业的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以大带小,注重实效、扎实推进,推动制造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三)主要目标。

    到2017年,全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的信息技术应用率达到80%以上,装备数控化率达到80%以上,供销环节电子商务应用普及率达到70%以上;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研发、管理和生产控制的比例达到50%以上。全省两化深度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达到80以上。

    

    二、重点任务


    (四)开展两化深度融合示范。

    选择产业集群度较高的工业园区,每年建设3个左右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园区,力争在规划引领、项目带动、企业示范、模式创新、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重点突破,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加大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推广力度,每年遴选50个以上示范企业,树立一批有特色的示范标杆。总结提炼示范企业的经验和成果,从中优选10个以上两化深度融合典型,形成各行业具有共性的解决方案,全面推进企业对标和示范推广。

    (五)提升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

    巩固和发展行业优势地位,加快有色、钢铁、石化、食品、纺织、建材、医药、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程/数字化车间,加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加快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客户关系管理、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促进集团管控、设计与制造、产供销一体、业务和财务衔接等关键环节集成,实现智能管控。加快民用爆炸物品、危险化学品、食品、印染、稀土等行业智能检测监管体系建设,提高智能化水平。每年在重点行业滚动实施30个两化深度融合项目。

    (六)推动信息技术与绿色制造融合。

     加强信息技术在节能环保管理、行政执法监督等方面的应用,强化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监测,建立重点企业用能、排放在线监测管理系统,定期发布有关用能交易信息。加快高耗能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的信息化改造,以绿色制造带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每年重点扶持3个节能减排技术与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项目。

    (七)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普及。

    依托全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面向工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立网络协同制造技术服务平台,推广公共服务模式,降低信息化应用门槛,为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服务。建立高校与中小企业对接合作机制,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创新发展。每年重点扶持100个中小企业两化深度融合项目的信息化应用。

    (八)加强互联网与制造业协同创新。

    抓住信息技术变革与制造技术协同创新的重大机遇,不断深化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促进各行业产业链信息交互和集成协作,创新要素配置、生产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加快制造业生产向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和服务化转变。每年重点扶持3个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九)促进制造业领域物联网技术应用。

    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技术含量,形成先进制造产品。在制造业领域开展试点示范,以传感器、数据传输网络、电子标签、数据管理平台等的应用为切入点,重点支持生产过程控制、制造环境检测、供应链跟踪、远程运行维护诊断等物联网应用。每年重点扶持3个物联网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和物流信息化。

    深化重点行业电子商务应用,提高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及第四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创新业务协作流程和价值创造模式,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每年重点扶持3个电子商务和物流信息化集成创新项目的研发和推广应用。

    (十一)增强信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

    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促进通信运营商向综合信息服务商转变。鼓励IT企业依托我省各类工业园区、产业集群或行业龙头企业,以市场化运作模式建立面向中小企业的工业云。提高电子信息产业链各环节配套能力,逐步形成安全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每年重点扶持3个面向垂直细分行业、中小企业和产业集群的工业云服务平台。

    (十二)推广普及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

    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试行)》,积极指导企业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构建我省第三方咨询服务体系,推动企业建立、实施和改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每年选择10个典型企业开展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通过示范引导,逐步建立省、市、县协同推广机制,全面推动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在企业的实施。

    

    三、保障措施


    (十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工作,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全面落实本意见提出的各项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各地要强化组织领导,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确保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十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投融资政策,形成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为补充的投融资机制。整合利用现有财政资金渠道,支持两化深度融合项目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社会资本参与制造业两化深度融合,鼓励企业采用分期付款、设备租赁等新型融资模式推进项目建设。

    (十五)完善协同推进体系。

    鼓励各地开展两化融合试点示范,加大对示范园区、示范企业、示范项目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大中型企业建立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立全省两化融合评估指标体系,开展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加强信息化发展工作规范化建设,逐步建立企业信息化统计等相关制度。组建两化深度融合专家服务团队,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技术咨询服务。建立制造业工业控制系统安全测评体系,加强工业控制系统应急管理和安全防控。

    (十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高等院校和职业技术院校面向市场需求,调整学科和专业设置,加强两化融合人才培养。支持有关IT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建立信息技术实训基地,壮大两化深度融合复合型人才队伍。鼓励电信企业、软件企业、互联网企业结合市场业务拓展,整合自身资源,为中小企业提供人才培训服务。


网站版权所有:澄湖E线政企服务平台 赣ICP备16011093号-1 服务邮箱:chexzq@chexzq.com 技术支持:易动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