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昌市委 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南昌光谷”的决定
发布时间:
2016年12月01日
[字体: 大
中
小 ]
【打印本页】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打造南昌光谷、建设江西LED产业基地的实施方案》,加快推进我市光电产业发展,做强做大产业规模,现就打造“南昌光谷”作出如下决定。
一、建设“南昌光谷”是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重要支撑
(一)打造“南昌光谷”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的客观要求。当前,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为谋划新发展,做出了打造南昌光谷、建设江西LED产业基地的重大决策。提出“加快推进自主知识产权的硅基LED原创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实现由技术制高点迈向市场制高点,使之成为‘十三五’时期全省工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的总体要求,明确提出将打造“南昌光谷”,形成光谷核心区作为重点任务。因此,打造“南昌光谷”不仅是我市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重大战略的决策部署,更是我市作为省会城市,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光电产业,成为引领全省光电产业发展先行区的政治担当。
(二)打造“南昌光谷”是南昌实现“产业强起来”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主要动力是科技,关键是高新技术。光电产业符合世界新技术发展的趋势,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发展迅猛,市场潜力大,带动辐射作用强。立足现有基础、发展条件和区位优势,加快发展光电产业,打造“南昌光谷”,有利于促进我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经济较高速度增长,加速进位赶超,切实推动南昌“产业强起来”。
(三)打造“南昌光谷”是提升南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我市在LED、光显、光伏等光电产业拥有众多核心技术,打造“南昌光谷”有利于充分发挥光电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优势,提升整个光电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新发展和集聚发展,迅速做大全市光电产业规模,提升我市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打造“南昌光谷”具有良好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
(一)光电产业是最具成长性的产业之一。光电产业是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之一。2015年全球光电产业总产值突破6000亿美元。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制造2025》均把光电产业规划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点突破的支柱产业。
(二)南昌光电产业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光电产业是南昌增长最快的产业,2015年全市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93亿元,2012-2015年全市光电产业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1.99%。产业集聚效应显现。高新区光电及通讯产业集群和经开区光电产业集群列入全省60个重点产业集群,经开区成为省光电产业基地。
(三)南昌光电产业具有原创核心技术和产业链完整的优势。在LED产业方面,我市是极少数具备了外延炉制造、MO源、外延片、芯片制造、芯片封装、显示屏、照明产品全产业链的城市。我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技术,打破美国、日本技术垄断,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在光电显示方面,南昌欧菲光拥有精密真空光电薄膜技术、半导体洁净工艺生产技术两大核心技术平台。南昌欧菲光拥有国内授权专利762件,国外授权专利313件,高像素微摄像技术通过了OVT(豪威科技)AAA级认证,拥有指纹识别信息输入核心技术,形成了触控系统、高清显示模组、高清微摄像系统、生物识别技术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光伏产业依托全省光伏产业优势,已经形成了集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完整产业链。
(四)南昌光电产业增长潜力凸显。近年来,通过大力招商引资,南昌欧菲光、航天通讯海派手机、中节能晶和照明、申安光电、兆驰光电、鸿利光电、依偎科技、联思触控、宝群电子、凯迅光电、芯诚微电子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光电企业落户南昌,为打造“南昌光谷”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南昌具有较为雄厚的科教资源。南昌是全省科技教育中心,是全国三大职教中心之一,全市共有55所高等院校,截至2014年底,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7.29万人。目前,有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4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6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重点实验室、8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和载体。属于光电子领域的有“南昌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硅基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地方固态光源联合工程中心”。雄厚的科教资源,为打造“南昌光谷”夯实了基础,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一)打造“南昌光谷”的总体思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迅速做大产业规模为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充分发挥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打造一批国际知名品牌,研发转化一批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培养一批优秀创新型产业领军人才;通过关键技术引领产业升级,通过延伸下游扩大产业规模;做大LED产业,做大做强光电显示产业和移动终端产业,重组做精光伏产业,配套布局光电元器件产业,把南昌建设成为国际知名、全国领先的光电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高地,实现光电企业和产业快速集聚,打造“南昌光谷”。
(二)打造“南昌光谷”的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原则。发挥科教人才优势,引进和配置国际国内光电产业的资本、人才和技术等资源,加大核心原创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大对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实现技术和产业规模大跨越。促进光电产业各细分产业、光电产业与其它产业融合发展。
坚持企业自主发展原则。坚持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市场规则加快项目实施,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技术、品牌建设的投入,做大做强企业规模和实力。
坚持政府引导发展原则。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强化产业服务和企业服务职能,加强产业发展研究和规划引导,健全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支持政策和要素保障,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坚持集群集约集成发展原则。合理规划产业空间布局,鼓励企业投资,要素资源、人才向产业基地集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作用,引导零配件企业围绕龙头企业,实施产业配套服务。
坚持开放引领发展原则。紧紧抓住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盯住现有企业产业生态链定向招商,面向国内外产业发达地区定点招商,瞄准国内外知名企业定策招商,壮大南昌光电企业数量。鼓励企业走出去,积极与国际国内并购,迅速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和核心竞争力。
四、发展目标和发展重点
(一)发展目标
1.总体发展目标:到2020年,南昌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产业规模超过1000亿元,其中LED产业超过500亿元。
2.产业集聚目标:到2020年,经开区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高新区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亿元,临空经济区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200亿元,青山湖区、进贤县光电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各超100亿元。
3.企业培育目标:到2020年,力争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的企业5户,超300亿元企业1户。
4.产业影响力目标:到2020年,将南昌打造成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光电产业基地,全国LED研发、生产、出口的高地。
(二)发展重点
南昌光电产业重点发展LED产业、光电显示和移动通讯终端产业、光伏产业和光电子器件产业等四大产业领域,兼顾发展其他光电产业领域。
1.LED产业领域。LED上游芯片。实行硅基技术路线和蓝宝石衬底、碳化硅衬底技术路线同步推进,硅基优先支持,强化硅基LED技术应用领域的研究开发,加快硅基LED产业化进程。LED中游封装。突出硅衬底LED芯片大功率方向光的技术优势,重点发展硅衬底大功率LED封装,优先支持功率型白光LED封装项目。LED下游应用。重点发展中、高端LED应用产品,大力推动面向各领域的LED照明应用产品发展,优先发展LED大功率照明应用产品。关键设备及配套材料。重点突破硅基LED材料生长所用的高端设备(MOCVD),发展自动封装设备、光电测试和筛选仪器等设备。重点发展为LED配套的MO源以及荧光粉、胶水、支架、专用二次光学器件、专用驱动电源等基础材料项目,构筑与LED全产业链相适应的配套系统。
2.光电显示和移动通讯终端产业领域。光电显示产业领域。上游重点发展玻璃基板、彩膜、偏振片、背光源、发光材料等原材料。中游重点发展ITO导电膜、玻璃制造。下游重点发展电容式触摸屏、高像素微摄像头模组、高清显示模组。移动通讯终端产业领域。重点发展移动电话、平板电脑、移动多媒体等产品。
3.光伏产业领域。重点整合、系统集成省内光伏产业优势资源,形成完整产业链。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方向重点发展组件封装、单晶硅太阳电池高温低频PECVD氮化硅镀膜、自动跟踪聚光太阳能电池等。系统集成方向重点发展先进适用的光伏系统优化设计技术,开发生产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平衡部件。关键设备和配套产品方向重点发展高纯硅还原炉系统、氢化系统、尾气干法回收系统以及全过程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关键技术和装备的产业化。
4.光电子器件产业领域。重点发展为LED产业、光电显示和移动通讯终端产业、光伏产业配套的零配件产业发展,实现关键零配件和材料的国产化,大力发展创新性强、量大面广的光器件产业。
五、保障措施
(一)强化规划引导作用。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突出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编制“南昌光谷”发展行动纲要,确定“南昌光谷”建设的总体思路、战略定位、发展重点和目标要求,明确各部门、各县区的工作任务、年度目标和进度要求。各县区要严格落实“南昌光谷”发展总体规划要求,围绕光电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产业技术发展的趋势,明确本地LED、光电显示、光伏、光电子元器件等光电产业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
(二)强化政策推动作用。在进一步完善落实市政府出台的《关于支持LED产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基础上,制定出台打造“南昌光谷”的支持政策,从土地、资金、人才、用工、投融资、创业创新、企业并购重组、科技成果转化、政府采购、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支持现有企业快速发展,吸引光电企业落户南昌。
(三)强化产业投融资机制。市重点产业引导资金优先支持光电产业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光电产业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完善光电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创建政银企对接沟通平台,鼓励支持银行多层次满足光电企业资金需求。通过公办公营、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组建光电产业股权投资基金,满足企业全发展周期扩张需求。完善风险投资机制和风险投资体系,推动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推进光电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光电企业上市资源后备库,联合券商对备选对象进行重点辅导培养,加大对企业新上市及“新三板”挂牌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上市融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上市。积极探索产业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强化招商引资力度。以LED、光电显示、光伏、光电子元器件等领域为重点,以现有企业为重要载体,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和国际商用前沿水平,强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引进重大项目落户。积极承接境内外发达地区光电产业转移,创建光电产业转移示范区;引导支持现有光电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加大国际并购力度,实现“全球并购、南昌制造”。对产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要集中力量,协同攻关,重点突破。在大力引进龙头骨干企业的同时,加快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引进一批行业“专、精、特、新”中小科技型光电企业。
(五)强化产业集聚发展。在空间布局上,形成“一区双核”。即以临空经济区为光电产业集聚区,以高新区、经开区为核心集聚区;在产业布局上,形成“一谷多园”。即在建设“南昌光谷”的总框架下,建设LED产业园、智能移动终端产业园、应用电子产业园、光伏产业园等多个园区。通过构建光电产业生态系统,积极吸引LED、光电显示、光伏、光电子元器件等生产企业、总部基地及研发机构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在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生活配套设施建设,为光电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物理空间,将“南昌光谷”打造成为以LED、光电显示、光伏、光电子元器件产业制造为发展重点,集研发设计、总部办公、生产制造、创业孵化、产学融合为一体的产业高地。
(六)强化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完善光电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国家级光电检测中心、光电产业研究机构、MOCVD产业化研究平台、硅衬底技术推广运用平台等专业服务平台。加快完善光电产业投融资平台、资本股权交易平台、金融租赁平台、职业教育平台、用工对接平台、政策咨询平台等综合服务平台,为光电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
(七)强化要素支撑。引进一批海内外光电产业高精尖人才来“南昌光谷”工作和创业。根据“南昌光谷”建设需要,依托重点企业、高校院所和培训机构,实施“定制化、应需化、多元化”的创新人才培养工程,为企业培养一批工程师、高级操作技工等紧缺人才。支持光电企业加快推进股权激励试点,完善人才长效激励机制。代建一批符合光电产业制造标准的厂房,吸引更多企业入驻,帮助企业轻资产运营。对光谷项目在用工、用地、用房等方面给予优先保障。
六、切实加强“南昌光谷”建设的组织协调
(一)突出战略地位。将打造“南昌光谷”上升为全市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把光电产业作为南昌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十三五”重点发展的产业来抓,举全市之力建设“南昌光谷”。
(二)突出高位推动。成立南昌市“南昌光谷”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组长,有关县区、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南昌光谷”行动纲要、扶持政策和考核办法等,协调解决“南昌光谷”建设中遇到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委,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各有关县区、开发区要相应成立由“一把手”总负责的组织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推进“南昌光谷”建设的工作,形成市、县区 “主体明确、上下联动、部门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突出目标考核。南昌市“南昌光谷”建设领导小组每年结合实际下达年度发展目标,并根据考核办法,对各县区进行专项考核督查,确保“南昌光谷”建设取得实效。